当前位置: >>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嘉师教研 | 如何组织一节区级公开课?听教研员聊聊教研的那些事儿!

作者:院务管理处 更新时间:2024-03-19 10:05 点击数:0

在义务教育双新背景下,每一位教研员都肩负着探索教学改革、引领教学创新的使命。区级公开课作为展示教师风采、交流教学经验的重要平台,它的组织与实施显得尤为重要。3月18日上午,教育学院的教研员们以“拓路前行,领跑双新”为主题开展论坛活动,一起聊聊“如何组织一节区级公开课”。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通过青年教研员与资深教研大咖的深度对话,探索了公开课的不同“打开方式”,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番吧!

一次AI大背景下基于数据支持的教研对话:

赵明珠&沈琪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赵明珠以AI为话题引入,结合AI建议,指出可以从教与学方式创新的角度探索不一样的公开课组织方式。她也结合自己组织公开课的经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包括需求调研与主题定位、改进课前准备过程、技术融合与资源整合等方面。她强调了教研员在组织公开课时需要不断探索新颖的方法,鼓励同行们拥抱技术进步,创造开放多元的教学环境。

初、高中美术教研员沈琪对赵老师基于AI模型、调研数据、技术资源融合于教研的做法予以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就课堂活动数据的解读和使用提出了问题,他指出,大数据的背后永远是“人”,我们要用好数据,从数据中关注教师、学生的创新和发展。

1716341696302522.jpg

1716341696166878.png

1716341902904628.png

1716341933225577.jpg

一次“教-学-评”一体化改革中的教研对话:

蒋维婷&诸佩利

初中英语教研员蒋维婷认为,一节区级公开课,不仅仅只是一节公开课,它的背后应该是由问题驱动,一段时间的(一学年)整体规划,且成系列的一种课堂实践,每一节课的展示都是为了解决或者尝试解决一个或几个问题。她分享了自己从“教-学-评”一体化出发,设计并实施初小英语衔接等系列教研,重点从教师对教研过程的评价量表的设计、分析、修改和更新进行突破,不断优化公开课的组织过程,在教研的过程中推进新课标、新理念。

学前教研员诸佩利非常认同蒋老师的分享,她指出,用不同的方式、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取“评价”,对公开课及教研质量的改进尤为重要。同时,她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既然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对于自己学得怎么样、老师教得怎么样,他们是否也有机会来进行评价?如果他们的评价真实可靠,我们是否可以从他们的评价出发,进一步改进课堂?这引发了大家对教研“评价”的新的思考和认识。

1716343403116924.jpg

1716342650449859.png

1716342708556730.png

1716342744546228.jpg

一次立足“真实问题”持续探索的教研对话:

司南&沈国全

高中英语教研员司南以“回应真实问题,落实现场观察,定位教学痛点”为主题作了分享。他认为,公开课是对教研中真实问题的回应,提供了教师尝试解决真实问题的实践证据;而对该证据的分析,则会诞生新的真实问题。只有在这种循环往复中,才能推动深度教研的开展。他从“前测、准备、实施和反馈”这四个过程,介绍了自己带领区内教师开展跨校交流、分工协作,运用教研工具,开展分析问题、思考对策、制定目标、现场实践、收集证据、解读证据、确定问题等一系列活动。

高中语文教研员沈国全从自己的教研经验出发,分享了自己对教研的认识。他认为“教研”所“研”的,就是课标理念与课堂教学中的真实问题,“教研员”的工作就是“降落伞”,要解决其中的真实问题,让理念“落地”。他也提醒所有青年教研员,“落地”的过程,需要的不仅是个人智慧,更需要调动集体智慧。

1716342907595009.jpg

1716342930950111.jpg

1716342951407815.jpg

1716342978801936.jpg

“如何组织一节区级公开课?”是教研的开始,也是教研中的核心问题。青年教研伙伴的畅所欲言,资深教研大咖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和做法,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这场对话的真实写照,也是教研员们对学科研究、教研组织的专业执着与热切追求。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拓路前行、领跑双新,为嘉定教育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