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2017年嘉定区教师进修学院工作计划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17-02-16 19:18 点击数:0

一、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深化与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及教育局十大项目,坚持品质教育内涵提升,凝心聚力,开拓创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区域课程变革、课堂转型;促进区域教育教学绿色质量的提升,为每一个学生的幸福快乐成长奠基,为每一所学校的和谐创新发展服务,努力完成《嘉定区教师进修学院“十三五”规划》中的第二个年度承上启下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工作要点
    1.把握基础教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中考、高考新政精神,研究考试制度、考试形式的变革与应对;推进课堂转型、课程与教学有效性、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研究与实践;加强大数据的采集分析、预设判断,提高学科教学指导的精准度,稳步提升中考、高考以及区域教育教学质量;配合教育局开展各类教育教学研究实践活动。
    2.顺应教育“互联网+”的发展与变革,以教育的发展目标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开展城乡一体化建设,构建教育信息化基础应用的良好环境;在师干训、教学管理、教学方式与手段等方面,持续优化教育信息化应用实践。
    3.全面实施惠及全体教师、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满足个性需求的中小学师训新体系。建立集资源、管理、学习“三位一体”的教师教育管理新平台;创设“互联网+”下的按质按需、分层分类精准培训的教师学习新生态;立足校本培训,构建学区化、集团化联片互动的教师培训新联盟;启动暑期教师全员集中大培训;呈现“十三五”师干训新气象、新举措。
    4.与市教科院普教所紧密合作,完成品质教育项目的结项工作;协助教育局和普教所,筹备召开全国第二届品质课程研讨会,丰厚品质教育内涵。
    5.进一步开展学院学术内涵建设,完善与创新各种工作机制,推行研训员“五个一”工程;全面实施各级段学科教研报告和中考、高考教学质量预警报告制度;举办“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教研变革”学术论坛活动。
    6.举办嘉定首届教育“学术节”,进一步推进品质教育全面实施,围绕品质课程、品质课堂、品质教研开展学术论坛与实践探究活动。
    7.推行学校德育六大项目,建立学生思想道德培育区域协同机制,加强《学生幸福课程》的全面实施,着力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三、主要措施
    (一)聚焦教育综合改革,提升品质内涵发展
    以“一点一线三个聚焦”为思路,开展教学工作,即一个重点:落实教育综合改革精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条主线:以有效教研,促有效教学。三个聚焦:聚焦品质提升、聚焦项目突破、聚焦质量提高。
    1.聚焦品质提升,以有效教研促有效教学
形成“平等交流+合作分享+多元包容”的教研文化,探索以有效教研促有效教学的具体实施路径。
        (1)完善学段学科教学教研情况一览表。每个教研员完成自己学段情况的统计与分析。教师情况、学生情况、教学情况、存在问题分析,作为基于实证教研的基础。
        (2)开展系列化主题教研。教研员认真分析,学科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其中主要问题是什么,哪些是教研可以解决的。教研主题的来源主要是两个方向,一是上级课改理念及教材教法,二是教师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尤其是难题。在综合改革的背景下,在课堂转型向深层次推进的情况下,后者尤其重要。因此提倡各学科在亲身实践、调研随访的基础上,提炼教师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尤其是长期积累的难题,并将之确定为体系化教研的主题。
        (3)每年完成学段学科报告
基本情况分析+教研主题+具体工作+主要成果与存在问题
        (4)落实教研员蹲点研究制度和实岗上课制度。
        (5)组织教研员开展学习培训。组织教研员到北京等地开展教研转型评选与课程教学研究技能培训,积极投入课程建设研究实验项目,形成梳理阶段研究经验,组织参加全国第二届品质课程研讨会。
        (6)成立新一届学科中心组。
        (7)开展示范教研组评选展示活动。
    2.聚焦项目突破,研究课程改革的关键问题
        (1)深入推进课堂转型研究。对接嘉定区教育局第一届学术节活动,确定主题,围绕课堂转型的三个关注开展实践研究,提升课堂品质,提高教学质量。
        (2)组织实施教学评选项目。继续开展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活动、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新秀评选、示范教研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选活动。
        (3)推进“慧雅书童”项目的研究与实践。
        (4)开展市级研训一体项目研究。深入开展音乐美术体育学科的教学研讨活动,逐步形成嘉定区艺术教育的特色。
        (5)加强学校课程顶层设计研究工作,深化课程领导力与执行力。推进各级段学校的课程设计规划与实施;全面开展各级段学校课程规划评选和学前教育课程统整推进工作;运用“引擎计划”项目取得的经验与成果,推进学校课程建设,促进课程群建设,形成课程图谱。开展STEM课程的系列研讨活动。
        (6)实施基于“绿色指标”的学校教育改进行动。促进中小学绿色指标的全面质量意识,推进研究改进行动;实行小学阶段全样本绿色指标测试,全面推进小学义务教育“等第制”评价,拓宽增效减负途径。嘉定区中小学学业质量监测中心牵头,进一步完善绿色指标工作队伍,制定工作计划,保障工作能及时展开,并有效及时完成各项常规任务,如命题、测试、阅卷、数据统计、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形成报告等。
        (7)开展学科教研计划的专家论证活动。
    3.聚焦质量提高,探索减负增效的途径
        (1)加强中高考改革方案的研究。开展初中中考、高中春考和秋考,外语一年两考、合格考和等级考的教学策略研究和学程研究,推进高中校的学程建设,加大中高考复习教研力度。规范高中美术、体育高考教学;对接中考改革,敦促实验室建设,加强实验教学和全体学生所有科目的教学管理与研究。
        (2)组织开展集中与随访相结合的教学质量调研。
        (3)组织二模考试联合命题、考试与分析指导。
        (4)组织分管校长沙龙研讨,聚焦教学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研究与解决。
        (5)组织开展区级题库建设,为学校适应高考与中考改革提供专业支持。
        (6)组织开展考前讲师团工作,聚焦学校学科重点与模拟考试中反映出的关键问题开展面向学生和教师的专家授课研讨活动.
        (7)组织开展咨询中心工作。
        (8)聚焦品质,开展评价研究与实践。加强大数据的采集分析、预设判断,提高学科教学指导的精准度,稳步提升中考、高考以及区域教育教学质量。学业质量监测中心将按照《嘉定区中小学学业质量监测中心工作制度》明确学业质量监测工作的流程,规范评价工作,提升评价的针对性和导向作用。
    (二)以项目研究为抓手,全面推进幸福课程
        1.《学生幸福课程》校本化实施项目。以局文件形式颁布与实施《嘉定区“学生幸福课程”实施指导纲要》,发挥德育业务电子档案作用,建立健全学校德育课程实施工作机制,形成学校德育特色课程。
        2.幸福课程实施经典案例研究项目。鼓励学校创新德育工作载体和方法,建立课程教学案例网络平台与资源库,开展优秀课例评选,举办心理课大赛,开设区级品牌课堂:“学生幸福成长营”公益课、中学生生涯教育课、考前心理辅导课。发挥班主任人才库优势,开设课程实施专题培训课程。
        3.学生积极特质评估项目。以培养健康人格,培育公民人格为核心,根据幸福课程制定的六大能力培养要求,制定学生发展性指标评估指标,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4.德育课程共享融通机制建设项目。把德育课程与学校课程改革、学生综合发展相融合,以学科德育为抓手,建立德育课程融通机制,建立系统内全员育人机制。
        5.区域家庭教育协同机制建设项目。以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标准建设试点区为突破口,协同区妇联、区家委会等资源,拓展“家长幸福学堂”、家庭教育指导网络课程的价值,发挥家庭在实施幸福课程中的作用。
        6.社会资源协同开发机制。根据课程需要,为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开发资源与平台,让社会资源为教育服务。以嘉定建县800周年为契机,策划学生主题实践活动“爱赏嘉定宝典”,以活动促进社会资源的合作开发机制。
    (三)发挥科研引领作用,助推教育品质提升
        1.组织开展《聚焦学生学习,提升课堂品质的区域行动和校本实践》课题研究,推进区域课堂教学的转型与变革。组织完成学院教职工院级课题申报立项工作,有序开展相关研究。
        2.进一步加强品质教育专项研究,不断丰富品质教育内涵建设,出版发行品质教育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以点带面推进区域品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与提升。
        3.指导学习基础素养项目试点学校继续开展实践研究,积累典型案例,形成研究成果,组织好展示活动。
        4.完成2017年嘉定区科研课题指南的编制工作,组织全区基层单位申报,上学期完成评选工作。完成市第十二届教育科研成果的推荐申报工作。
        5.开展各级段课程整合、课程群建设、课程结构改进为主题的课程研究,推进区域课程整体设计和规划,举办“学校课程指南”评选活动。协助市普教所和区教育局,筹备召开第二届全国品质课程研讨会。
        6.与普教所和学院教研处合作,完成四、八年级的品质教育测评调研工作。
        7.举行市级科研成果推广活动。配合“慧雅阅读”项目推进,开展教师“读书与成长”教育征文评选活动。
        8.召开区第八届教育科研成果表彰大会,编辑出版教科研成果集。加强学院学术杂志编撰工作,不断提升《进修与研究》的学术品质。
    (四)加强教师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 完善干部培训机制。对接嘉定教育发展需求、嘉定教育创新需求,优化培训内容,协同上师大、基教科、德研室做实10个培训项目,联合常州市教育发展中心开展“聚焦学生学习”为主题的校长培训。
        2.改进见习教师培训。与沪江教育联合,分层分类分项开展“大通识、小分科、通乡村、联师范”的区域互联网研训新模式。
        3.全面实施暑期大培训。集中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开展为期两天的51个学科教师培训,初步创设“互联网+”下的按质按需、分层分类精准培训的教师学习新生态。把首届学术节纳入培训课程(2学分),开幕式、闭幕式作为全员培训课程,教研员论坛、学科实践作为学科培训。
        4.建立评审认定机制。对第三方培训机构培训资质认定(通过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培训者联盟、嘉定教育平台发布),加强与专业机构、区劳技中心、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合作,通过共同开发课程、购买课程资源等方式,研发、遴选、认定区域培训课程,实施新闻素养、内省智能、创新思维、科技创新、人文艺术等专项培训。
        5. 着力推进校本培训。通过蹲点项目,加强对校本培训的指导、管理与考核,评比“十三五”校本培训规划及课程方案,规范 “十三五”校本培训课程,适时召开基于集团化、学区化、优质联盟校的校本培训交流展示研讨会。
        6.研发高端教师项目。依托蒲公英教育智库,以“研究学生学习、提升课堂品质”为主题,开展高端教师专业发展专项培训。配合教育局制定与完善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以及名师工作室的管理制度,推进新一轮优秀教师再发展工程。
        7. 建立基础教育培训中心。与苹果中国区合作,通过学习环境设计,聚焦“数字化课堂观察”,开展项目学习,转变研修方式。
(五)借助“互联网+”教育,优化信息化应用模式
        1.全面规划。做好嘉定区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协同各职能部门落实13个信息化建设项目,进一步推进数据中心、信息化教研、质量综合评价、数字阅读等平台建设。
        2.深度融合。加强基层学校信息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教育变革,探索信息技术促进教与学变革的策略和方法,进一步完善教育技术部全员蹲点工作,指导数字素养学校建设,遴选信息化应用示范校,征集“数字化学习”应用案例。
        3.理顺机制。加强信息化制度建设,通过城乡一体、网站集群、无线网络覆盖等项目,理顺管理层次,完善信息化工作机制,形成信息化校园教育格局。
        4.整合共享。推进信息化在教师培训、教学研究、管理优化、质量评估、阅读评价等方面的应用,不断积累、丰富完善教育大数据,统筹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
        5.规范管理。加强信息维护工作,确保信息安全、有序,为全区教育系统提供安全保障。
        6.彰显品质。发挥新闻信息部在文化建设、内涵提升、学术彰显中的作用,拓宽全媒体传播途径。
(六)构筑学术人才高地,加大管理变革力度
        1.贯彻落实嘉教委(2015)30号《关于嘉定区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和教育局指令性改革要求,实施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完善学院机构人事改革,积极引进信息技术、课程研制、科研等方面的紧缺人才。
        2.建立“研训教一体”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工作研讨机制和齐抓共管的管理模式,满足教育综合改革需要,让更多交叉融合的整体工作得到及时有效的落实与推进。
        3.进一步加强进修学院学术文化建设,发挥学院学术专家委员会作用,规范与完善研训员学校蹲点制度、教学实岗制度,学科教研报告制度、中高考预警报告制度,以及“五个一”等专业发展制度,建立推进教师个人学术发展考核管理机制。
        4.承办全国第二届品质课程研讨会,长三角“品质教育”论坛;举办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研变革学术论坛;开展多地合作的同课异构研讨活动,整合各类教育研究活动,策划与实施嘉定区教育“学术节”,创设静心沉气研究教学,提升教育质量的学术氛围。